王瑞兵教授学术报告

发布者:张怡茹发布时间:2021-12-13浏览次数:1035

报告题目:超分子细胞的设计制备以及用于炎症和肿瘤的靶向药物递送和治疗

报告人: 王瑞兵教授(澳门大学

报告时间:20211217日,下午230

报告地点:逸夫科技馆3楼国重大会议室

个人简介:

王瑞兵 澳门大学 中华医药研究院和健康科学学院药学系 副教授 课题组长 博士生导师,澳门大学全球事务代总监,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本科和博士分别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和加拿大女皇大学化学系。毕业后曾任职于加拿大科学院和生物医药业界。2014年起加入澳门大学。王博士目前的主要研究兴趣是基于超分子体系的药物递送系统和生物材料的设计与应用。近五年发表了包括在Nature Commun., Mater. Today,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Matter, Adv. Funct. Mater., Small等杂志的SCI论文100余篇,引用5400多次,H因子43,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0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近年研究成果获2018年澳门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三等奖以及 2020年澳门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三等奖等奖项。



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元,将其作为药物载体具有独特的优势,比如: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靶向递送效率[1]。当前主要有两种搭便车细胞载体构建策略,一种是经过胞吞作用直接吞噬药物(包括纳米药物)[2],另一种是通过共价键或生物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将药物载体连接到细胞表面[3]。然而,吞噬药物载体的细胞在到达靶标之前通常会发生药物降解情况,共价结合涉及在细胞表面进行复杂的合成过程,通常会损害载体细胞的生理功能,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则是限制于特定类型的细胞,且通常会发生体内竞争性置换。针对于此,我们开发了一种简便的、生物正交的超分子细胞搭便车式给药策略(纳米药物与活细胞通过超分子作用牵手),用以构建基于细胞的药物递送系统 [45]。小鼠炎症模型的研究证明,连接在超分子巨噬细胞表面的纳米药物被炎症趋向性驱动富集炎症组织部位并逆转了炎症的进展。此外,超分子细胞递送化疗药物与anti-PDL1联合用药极大的增效了小鼠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效果。我们还进一步的研究了细胞内超分子组装纳米药物对搭便车细胞递送效率以及对肿瘤治疗时纳米药物胞内滞留的积极影响[6,7,8]。而另一方面,细胞内的基于细胞器的正交超分子组装还可以用来调整细胞活性,实现自我修复[9]或者增强抵抗外来细菌侵入等功能。这种超分子组装还被拓展到纳米药物的基于超分子作用趋向的靶向递送和富集[10]以及肿瘤的化疗和化学动力学治疗[11]

 

文献:

[1]      L. Zhang et al, Nature 2015, 526: 118–121.

[2]      R. Wang et al, Nature Commun. 2020, 11: 2622.

[3]      Z. Gu et al, Nature Biomed. Eng., 2018, 2: 831-840.

[4]      R. Wang et al, Mater. Today, 2020, 40: 9-17.

[5]      R. Wang et al, Adv. Funct. Mater. 2021, 31: 202102440. 

[6]      R. Wang et al, CCS Chem., 2021, 3: 1860-1872.

[7]      R. Wang et al, Nanoscale Horizon, 2021, 6: 907-912.

[8]      R. Wang et al, Small, 2021, 17: 202101139.

[9]      R. Wang et al, J. Am. Chem. Soc., 2020, 142: 16523–16527.

[10]   R. Wang et al, Small, 2021, 17: 202101332.

[11]   R. Wang et al, Anew. Chem. Int. Ed, 2021, 60: 17570-17578.